「網絡群流,商搉涓澮。」-《文選.郭璞.江賦》
天雨落下,沖刷、滲透、匯集成為溪流網絡,沿路侵蝕、堆積,擴展一片持續變化的生命流域。坪林被北勢溪網絡,自然生態與人文活動在此合流匯聚,川流不息的時光之河同時鋪陳蔓延為此形成獨特的文化。然而民國73年成立的臺北水源特定區將坪林全區劃設管制,各方發展受限於水源保護區法規,下方翡翠水庫的斷截也產生上下游在生態環境、經濟、文化等各面向的斷層。在此侷限下在地維護珍貴的自然資源也從中發展出獨特的生命出路。
本計畫從現在「有河卻不可為」的束縛中,收集與複刻過往居民與河流緊密互動的記憶與技藝。透過專業採訪的耆老穿引、社區共學團的知識延伸,將人與河共生的經驗注入各自領域,也導入在地學校走讀及社團課程,並將成果帶到下游介紹,讓同在一條河流域上的聚落能相互串聯,了解現行各方面的斷層,而產生對環境關懷的行動,也提升公民參與環境保育,倡議當地居民共管河川的國際保育趨勢,並透過青年力量發起環境保護行動與在地文化推廣,匯聚合流找回共好的生命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