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壽豐鄉壽豐村插秧
典藏者
謝柏宇
八月下旬,淹滿水的稻田由農民開著插秧機,種下花蓮縣壽豐鄉的第二期稻作。苗台上的秧苗陸續沿著田埂一列一列插入田中,等待開花、結穗後收割。
1970年代陸續引入動力插秧機後,農村隨後相應出現集中式育苗場與動力農機具修理工廠。而便利的機械化耕作,也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之情況。
1970年代陸續引入動力插秧機後,農村隨後相應出現集中式育苗場與動力農機具修理工廠。而便利的機械化耕作,也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之情況。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八月下旬,淹滿水的稻田由農民開著插秧機,種下花蓮縣壽豐鄉的第二期稻作。苗台上的秧苗陸續沿著田埂一列一列插入田中,等待開花、結穗後收割。
1970年代陸續引入動力插秧機後,農村隨後相應出現集中式育苗場與動力農機具修理工廠。而便利的機械化耕作,也解決了農村勞動力不足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