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鼎

陶鼎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淮式鼎,胴作半圓球形,圓底錯口,加蓋成橢圓球狀;蓋上有三紐,卻置如盤狀,附耳耳形方,三獸腳式足。細泥質,外表及內表為灰色,裡部作褐灰色,蓋為褐色。腹部和蓋是用輪盤製成,耳、足與蓋上的紐則是用手製成,輪製與手製的兩部分在半乾時黏合而成全部器形。輪製部分的內表皮是未經過修理的生表皮(raw surface);手製部分的內表皮保存著被刮鏇過痕跡,這種刮鏇雖可去掉手捏的高凹但仍不能使表面十分平滑。器表有彩繪紋,彩繪所用顏料的質料因未經化驗不能有所論斷。它們是在陶器燒以後所繪出,所以表現的情形與史前的彩陶和後世的瓷器釉陶不同。這些顏色可以因水洗或手磨而失去。因為彩繪紋上常有尖鋒與同一線條忽粗忽細的情形,所以可推測彩繪所用工具當與近世的毛筆相同。彩繪紋的描述如下:1.巴形紋是用紅線鉤出巴紋體,然後上面滿塗黃白二色相間著,空地用平行曲線裝飾著。2.折帶紋是用兩紅折線中間夾一黃折線構成一折帶,每折帶間亦為紅色點做地紋。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陶鼎
典藏者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容描述

淮式鼎,胴作半圓球形,圓底錯口,加蓋成橢圓球狀;蓋上有三紐,卻置如盤狀,附耳耳形方,三獸腳式足。細泥質,外表及內表為灰色,裡部作褐灰色,蓋為褐色。腹部和蓋是用輪盤製成,耳、足與蓋上的紐則是用手製成,輪製與手製的兩部分在半乾時黏合而成全部器形。輪製部分的內表皮是未經過修理的生表皮(raw surface);手製部分的內表皮保存著被刮鏇過痕跡,這種刮鏇雖可去掉手捏的高凹但仍不能使表面十分平滑。器表有彩繪紋,彩繪所用顏料的質料因未經化驗不能有所論斷。它們是在陶器燒以後所繪出,所以表現的情形與史前的彩陶和後世的瓷器釉陶不同。這些顏色可以因水洗或手磨而失去。因為彩繪紋上常有尖鋒與同一線條忽粗忽細的情形,所以可推測彩繪所用工具當與近世的毛筆相同。彩繪紋的描述如下:1.巴形紋是用紅線鉤出巴紋體,然後上面滿塗黃白二色相間著,空地用平行曲線裝飾著。2.折帶紋是用兩紅折線中間夾一黃折線構成一折帶,每折帶間亦為紅色點做地紋。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尺寸: 

直徑(腹)22.8公分、直徑(口沿)22.8公分、容量(全器)2090毫升、高(全器)16.6公分、寬(足間)23公分

類型: 

大陸考古

材質: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歷史時期
創建時間: 
東周(春秋戰國)
創建時間: 
東周─戰國
創建地點
發掘地點: 
河南省安陽縣大司空村,大司空村遺址大司空墓11
識別碼
R023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