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杭州行宮遊西湖道裏圖說

自杭州行宮遊西湖道裏圖說

作者
林天人
典藏者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自杭州行宮遊西湖道裏圖說〉系以圖中內容而定;全冊五幅,分五摺冊裝幀,各幅尺寸、摺數不一;套裝硬封、黃緞包覆。全圖為乾隆南巡江南,遊歷杭州所繪製;圖中均從駐蹕的杭州府內行宮及西湖孤山聖因寺行宮出發至各處,巡幸地點以黃色點線標注道路,另貼簽注明里程。因此,判斷本圖冊或為奏呈禦覽的路線圖。
清帝在杭州的駐蹕行宮有兩座,分別是「太平坊行宮」(又稱「內行宮」)與「聖因行宮」(又稱「外行宮」)。太平坊行宮位於湧金門內,原為織造府公廨;康熙28 年(1689)第二度南巡始駕幸杭州,之後第三次(38 年,1699)和第四次(42 年,1703)南巡均駐蹕於此。康熙44 年(1705)第五度南巡,臣民奏請恭建行殿於孤山之南(光緒《杭州府志》,卷首,八〈巡幸〉)。雍正五年(1728)將孤山行宮改建為寺,賜名「聖因寺」。乾隆16 年(1751)首次南巡,就寺址另建行宮,賜名「聖因行宮」(《大清一統志》,卷283,〈杭州府一.山川〉)。乾隆六次行幸杭州均以西湖聖因寺為主要的駐蹕行宮;再根據圖中資訊判斷本圖冊或為乾隆第一次行幸杭州時繪製的路線圖。圖中「敷文書院」僅第一次行幸到過(乾隆《高宗實錄》,〈16 年辛未,三月.庚子〉)。
各摺圖幅自訂圖題,依次為:
〈城內行宮出候潮門由望江樓開化寺六和塔至雲棲道裏圖說〉,全圖87×13.5cm(共14 摺),封套99×13.5cm。右起行宮,經過鎮海樓、鳳山門、漾波橋、太平橋至雲樓寺悅心亭。圖中貼黃注記:「開化寺至雲棲寺13 裏,雲棲回城內行宮28 裏共62 裏」,另一處在開化寺旁注記:「望江樓至開化寺14 裏」。
〈杭州省城行宮至教場出錢塘門由白堤平湖秋月梅林歸鶴聖因寺行宮道裏圖說〉,圖49×13cm(共八摺),封套52.5×13cm。圖右貼黃注記:「斷橋殘雪至平湖秋月二裏」;圖後貼黃注記:「平湖秋月至梅林歸鶴聖因寺行宮一裏」。
〈聖因寺行宮由水路至柳浪聞鶯三潭印月湖心亭蘇堤春曉一天山道裏圖說〉,圖24.5×13.5cm(共四摺),封套37×13.5cm。圖中四處貼黃注記:「柳浪聞鶯至三潭印月四裏」、「蘇隄春曉至一天山二裏」、「三潭印月至湖心亭蘇隄春曉二裏」、「聖因寺行宮至柳浪聞鶯六裏」。
〈聖因寺行宮由曲院風荷花神廟玉泉雙峰插云云林韜光至上天竺道裏圖說〉,圖50.5×13.5cm(共八摺),封套63×13.5cm。圖中五處貼黃注記:「韜光寺至上天竺六裏」、「雙峰插雲至雲林寺四裏」、「玉泉寺至雙峰插雲三裏」、「曲院風荷至玉泉寺三裏」、「聖因寺行宮至曲院風荷二裏」、「天竺圖聖因寺行宮十四裏,共三十四裏」。
〈聖因寺行宮由蘇堤花港觀魚淨慈寺敷文書院進鳳山門上吳山回城內行宮道裏圖說〉,圖50×13.5cm(共八摺),封套63×13.5cm。圖中五處貼黃注記:「花港觀魚至理安寺九裏」、「淨慈寺至敷文書院二裏」、「敷文書院進鳳山門至吳山六裏」、「理安寺至淨慈寺十裏」、「聖因寺至花港觀魚七裏」。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南巡紀程圖〉(平圖020803-020818)、石門鎮北第二站至海寧縣塘棲鎮大營道裏圖說〉(平圖020819)、〈塘棲鎮第三站至省城內行宮道裏圖說〉(平圖020820)、〈海寧陳園第四站至省城內行宮道裏圖說〉(平圖020821)、〈浙江杭州府屬地理輿圖〉(平圖020962)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安瀾園至尖山起座道裏圖說〉(gm 85693767)、〈安瀾園至杭州府行宮道裏圖說〉(gm 2002626740)、〈浙江省垣坊巷全圖〉(gm 71005032)、〈浙江省垣水利全圖〉(gm 89691149)對應參考。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自杭州行宮遊西湖道裏圖說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Illustrated Route Map from Hangzhou Palace to West Lake

其他名稱: 

Zi Hangzhou xing gong you Xihu dao li tu shuo

典藏者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內容描述

〈自杭州行宮遊西湖道裏圖說〉系以圖中內容而定;全冊五幅,分五摺冊裝幀,各幅尺寸、摺數不一;套裝硬封、黃緞包覆。全圖為乾隆南巡江南,遊歷杭州所繪製;圖中均從駐蹕的杭州府內行宮及西湖孤山聖因寺行宮出發至各處,巡幸地點以黃色點線標注道路,另貼簽注明里程。因此,判斷本圖冊或為奏呈禦覽的路線圖。
清帝在杭州的駐蹕行宮有兩座,分別是「太平坊行宮」(又稱「內行宮」)與「聖因行宮」(又稱「外行宮」)。太平坊行宮位於湧金門內,原為織造府公廨;康熙28 年(1689)第二度南巡始駕幸杭州,之後第三次(38 年,1699)和第四次(42 年,1703)南巡均駐蹕於此。康熙44 年(1705)第五度南巡,臣民奏請恭建行殿於孤山之南(光緒《杭州府志》,卷首,八〈巡幸〉)。雍正五年(1728)將孤山行宮改建為寺,賜名「聖因寺」。乾隆16 年(1751)首次南巡,就寺址另建行宮,賜名「聖因行宮」(《大清一統志》,卷283,〈杭州府一.山川〉)。乾隆六次行幸杭州均以西湖聖因寺為主要的駐蹕行宮;再根據圖中資訊判斷本圖冊或為乾隆第一次行幸杭州時繪製的路線圖。圖中「敷文書院」僅第一次行幸到過(乾隆《高宗實錄》,〈16 年辛未,三月.庚子〉)。
各摺圖幅自訂圖題,依次為:
〈城內行宮出候潮門由望江樓開化寺六和塔至雲棲道裏圖說〉,全圖87×13.5cm(共14 摺),封套99×13.5cm。右起行宮,經過鎮海樓、鳳山門、漾波橋、太平橋至雲樓寺悅心亭。圖中貼黃注記:「開化寺至雲棲寺13 裏,雲棲回城內行宮28 裏共62 裏」,另一處在開化寺旁注記:「望江樓至開化寺14 裏」。
〈杭州省城行宮至教場出錢塘門由白堤平湖秋月梅林歸鶴聖因寺行宮道裏圖說〉,圖49×13cm(共八摺),封套52.5×13cm。圖右貼黃注記:「斷橋殘雪至平湖秋月二裏」;圖後貼黃注記:「平湖秋月至梅林歸鶴聖因寺行宮一裏」。
〈聖因寺行宮由水路至柳浪聞鶯三潭印月湖心亭蘇堤春曉一天山道裏圖說〉,圖24.5×13.5cm(共四摺),封套37×13.5cm。圖中四處貼黃注記:「柳浪聞鶯至三潭印月四裏」、「蘇隄春曉至一天山二裏」、「三潭印月至湖心亭蘇隄春曉二裏」、「聖因寺行宮至柳浪聞鶯六裏」。
〈聖因寺行宮由曲院風荷花神廟玉泉雙峰插云云林韜光至上天竺道裏圖說〉,圖50.5×13.5cm(共八摺),封套63×13.5cm。圖中五處貼黃注記:「韜光寺至上天竺六裏」、「雙峰插雲至雲林寺四裏」、「玉泉寺至雙峰插雲三裏」、「曲院風荷至玉泉寺三裏」、「聖因寺行宮至曲院風荷二裏」、「天竺圖聖因寺行宮十四裏,共三十四裏」。
〈聖因寺行宮由蘇堤花港觀魚淨慈寺敷文書院進鳳山門上吳山回城內行宮道裏圖說〉,圖50×13.5cm(共八摺),封套63×13.5cm。圖中五處貼黃注記:「花港觀魚至理安寺九裏」、「淨慈寺至敷文書院二裏」、「敷文書院進鳳山門至吳山六裏」、「理安寺至淨慈寺十裏」、「聖因寺至花港觀魚七裏」。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乾隆南巡紀程圖〉(平圖020803-020818)、石門鎮北第二站至海寧縣塘棲鎮大營道裏圖說〉(平圖020819)、〈塘棲鎮第三站至省城內行宮道裏圖說〉(平圖020820)、〈海寧陳園第四站至省城內行宮道裏圖說〉(平圖020821)、〈浙江杭州府屬地理輿圖〉(平圖020962)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安瀾園至尖山起座道裏圖說〉(gm 85693767)、〈安瀾園至杭州府行宮道裏圖說〉(gm 2002626740)、〈浙江省垣坊巷全圖〉(gm 71005032)、〈浙江省垣水利全圖〉(gm 89691149)對應參考。

物件類別
地圖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光緒《杭州府志》,卷首,八〈巡幸〉。
《大清一統志》,卷283,〈杭州府一.山川〉。
乾隆《高宗實錄》,〈16 年辛未,三月.庚子〉。

數量: 

5幀

板式類型: 

彩繪,五幀地圖連同圖說裱裝成五摺冊、加彩緞硬封

材質: 

絹本

材質: 

[圖說]紙本

色彩: 

彩色

主題: 

山陵寺廟宮苑帝陵

主題: 

地圖

語文: 

漢文

尺寸: 

14×87公分、14×49公分、14×25公分、14×50公分、14×48公分

作者
資料撰寫: 
林天人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清乾隆16年(1751)
創建地點
典藏地點: 
英國
描繪地點: 
浙江省 杭州
識別碼
A10400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