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洗衣婦
作者
袁樞真
|
典藏者
國立臺灣美術館
《河邊洗衣婦》是袁樞真早期的作品,構圖、顏色、筆觸均十分簡練,像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所捕捉的瞬間印象。作品呈現一位背對觀眾箕坐的婦女,旁邊一個竹簍,以及更右側彷彿深色大石上的棕紅、灰藍色塊。除了這些足以辨識的具象物件外,占據幾乎對角三分之二畫面的,盡是藍灰、紅棕、灰白筆觸的線段組合。作者以如此簡要的形式帶出了「水」的流動,以及水面遠近、深淺的意象,結合具象人物的姿態和竹簍,成功表達了「河邊洗衣婦」的完整敘事。此時,右下角深棕色大石上的棕紅、灰藍,及竹簍內的白、紅色筆觸,做為衣物的表徵也就相應合理了。
「洗衣婦女」是繪畫史上許多畫家關注過的題材,舉凡寫實主義的杜米埃(Honore Daumier)、巴比松畫派的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印象主義的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後期印象派的高更(Paul Gauguin)、梵谷(Vincent Van Gogh),以及台灣前輩畫家李石樵、李梅樹、藍蔭鼎…等人,均畫過在戶外溪河、水塘洗衣婦女的形象。他們的畫中人物幾乎都以「群體」的方式出現,不約而同地展現以某種性別、時代、生活、勞動等面向看待或投射女性的社會角色。袁樞真的《河邊洗衣婦》以一個單獨、背對觀眾的個體,來呈現一個不甚明確的「洗衣」動作,的確十分特殊。雖然從繪畫形式看來,它較偏向一幅即席速寫,但畫中傳遞出的某種疏離感,或許值得觀者進一步探究。
「洗衣婦女」是繪畫史上許多畫家關注過的題材,舉凡寫實主義的杜米埃(Honore Daumier)、巴比松畫派的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印象主義的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後期印象派的高更(Paul Gauguin)、梵谷(Vincent Van Gogh),以及台灣前輩畫家李石樵、李梅樹、藍蔭鼎…等人,均畫過在戶外溪河、水塘洗衣婦女的形象。他們的畫中人物幾乎都以「群體」的方式出現,不約而同地展現以某種性別、時代、生活、勞動等面向看待或投射女性的社會角色。袁樞真的《河邊洗衣婦》以一個單獨、背對觀眾的個體,來呈現一個不甚明確的「洗衣」動作,的確十分特殊。雖然從繪畫形式看來,它較偏向一幅即席速寫,但畫中傳遞出的某種疏離感,或許值得觀者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