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街富田太巴塱社カキタン(Kakitan)の家復原

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街富田太巴塱社カキタン(Kakitan)の家復原

作者
千千岩助太郎,黃志弘
典藏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太巴塱發祥地原本被族人認為是在河床地,後來在2000年一場考古挖掘之下,在部落後方的小山坡被挖出2000餘年前陶片,屬於卑南文化遺址之巨石文化一部分,因此被當地族人視為這裡是太巴塱發祥地。現今,在部落內立有紀念碑與瞭望台。花蓮港廳太巴塱社(Tafalong)為台灣阿美族最大部落,位於花蓮溪與太巴塱溪匯流處的沖積河階台地;「Afalong」出自於阿美語,其意指當地有許多白螃蟹,也有「富饒之地」之意。
屋主カキタン(Kakitan)的家屋因故傾倒,在寫真中記錄其整建復原施工;傾倒的家屋,由主柱、樑等木構造主結構先復原立起;眾多部落青年協助組立木結構,將屋頂茅草去除,留下竹編編織屋面結構整理復位;將毀損地坪結構重新編織地樑、地板抬高竹竿交叉編織,上覆蓋籐編地板地坪。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街富田太巴塱社カキタン(Kakitan)の家復原
典藏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典藏與管理
著作財產權人: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著作財產權人: 
千千岩助太郎
內容描述

太巴塱發祥地原本被族人認為是在河床地,後來在2000年一場考古挖掘之下,在部落後方的小山坡被挖出2000餘年前陶片,屬於卑南文化遺址之巨石文化一部分,因此被當地族人視為這裡是太巴塱發祥地。現今,在部落內立有紀念碑與瞭望台。花蓮港廳太巴塱社(Tafalong)為台灣阿美族最大部落,位於花蓮溪與太巴塱溪匯流處的沖積河階台地;「Afalong」出自於阿美語,其意指當地有許多白螃蟹,也有「富饒之地」之意。
屋主カキタン(Kakitan)的家屋因故傾倒,在寫真中記錄其整建復原施工;傾倒的家屋,由主柱、樑等木構造主結構先復原立起;眾多部落青年協助組立木結構,將屋頂茅草去除,留下竹編編織屋面結構整理復位;將毀損地坪結構重新編織地樑、地板抬高竹竿交叉編織,上覆蓋籐編地板地坪。

物件類別
建築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文獻: 

《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千々岩助太郎著,《台湾高砂族の住家》

類型: 

手稿|檔案

族群: 

阿美族

社名: 

太巴塱社

語文: 

日文

作者
作者: 
千千岩助太郎
資料撰寫: 
黃志弘
創建時間
採集時間: 
1941.11.24~1941.11.28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花蓮港廳鳳林郡鳳林街富田太巴塱社
貢獻者
貢獻者: 
千千岩力
識別碼
NTUT-706-011-0000
出版者
出版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