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錫瑠

郭錫瑠

作者
《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蔡素貞)
典藏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郭錫瑠,名天錫,康熙四十四年(1705)12月25日生於福建漳州席府南靖縣。乾隆元年(1736)偕漳州族人自彰化北上臺北開墾,定居於中崙庄。

郭氏開拓興雅庄一帶荒埔,墾田樹穀,擁有雄資,惟柴頭埤日漸淤淺,水量不敷灌溉,錫瑠決意另闢水源,以十數公里外之新店溪青潭源頭引水至錫口興雅庄為目標,開鑿大坪林合興寮石空頂圳,費時數年始克完竣。然水力仍感不足,乃盡賣彰化家產,獨籌2萬餘元,於乾隆五年(1740)興工,著手進行大規模水道建設,由青潭大溪導水,滙合既成之圳路,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完成,灌田1千2百餘甲,遍及臺北鄰近田地,名為金合川圳,亦即今日廣為人知的瑠公圳。

開拓輸水圳路需穿山越嶺,且當地原住民時常襲擊漢人。錫瑠除出資召集墾戶壯丁,以為抵禦,此外,為安撫原住民,以聯姻方式,娶原民女子潘氏自番為妾,並僱用原民男子隆安、馬研二人為隨身護衛,意藉和平親善之意,與原住民和睦相處,可謂用心良苦。開圳工程,所費不貲,如郭氏之富仍難以支應,乾隆十五年(1750),錫瑠在財務上已感窘迫,幸於乾隆十七年(1752)得林安、蕭月等人資助,方得順利進行。豈料乾隆三十年(1765)秋,連日豪雨導致山洪暴發,景美溪底暗渠悉遭沖毀,錫瑠二十餘年苦心經營竟毀於一旦,遭此重創,乃憂思成疾,卒於是年11月18日辭世,享年61歲,諡曰「寬和公」,葬錫口山北下塔悠。其子元汾繼承父志,力圖恢復,父子二人皆獻身瑠公圳,其功績堪比美四川都江堰李冰父子之事跡。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郭錫瑠
典藏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內容描述

郭錫瑠,名天錫,康熙四十四年(1705)12月25日生於福建漳州席府南靖縣。乾隆元年(1736)偕漳州族人自彰化北上臺北開墾,定居於中崙庄。

郭氏開拓興雅庄一帶荒埔,墾田樹穀,擁有雄資,惟柴頭埤日漸淤淺,水量不敷灌溉,錫瑠決意另闢水源,以十數公里外之新店溪青潭源頭引水至錫口興雅庄為目標,開鑿大坪林合興寮石空頂圳,費時數年始克完竣。然水力仍感不足,乃盡賣彰化家產,獨籌2萬餘元,於乾隆五年(1740)興工,著手進行大規模水道建設,由青潭大溪導水,滙合既成之圳路,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完成,灌田1千2百餘甲,遍及臺北鄰近田地,名為金合川圳,亦即今日廣為人知的瑠公圳。

開拓輸水圳路需穿山越嶺,且當地原住民時常襲擊漢人。錫瑠除出資召集墾戶壯丁,以為抵禦,此外,為安撫原住民,以聯姻方式,娶原民女子潘氏自番為妾,並僱用原民男子隆安、馬研二人為隨身護衛,意藉和平親善之意,與原住民和睦相處,可謂用心良苦。開圳工程,所費不貲,如郭氏之富仍難以支應,乾隆十五年(1750),錫瑠在財務上已感窘迫,幸於乾隆十七年(1752)得林安、蕭月等人資助,方得順利進行。豈料乾隆三十年(1765)秋,連日豪雨導致山洪暴發,景美溪底暗渠悉遭沖毀,錫瑠二十餘年苦心經營竟毀於一旦,遭此重創,乃憂思成疾,卒於是年11月18日辭世,享年61歲,諡曰「寬和公」,葬錫口山北下塔悠。其子元汾繼承父志,力圖恢復,父子二人皆獻身瑠公圳,其功績堪比美四川都江堰李冰父子之事跡。

物件類別
人物
作者
編者: 
《松山區志》編撰團隊(主編撰:蔡素貞)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