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薛圳開基之地

霧裡薛圳開基之地

作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計畫團隊
典藏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霧裡薛圳,又稱內湖陂或周七股圳,取霧裡薛溪(今景美溪)溪水,灌溉臺北盆地西側土地,是臺北地區最早興修的水圳。霧裡薛圳於雍正2年(1724)由當地佃人開鑿修築,但修建途中因資金短缺,水圳業主權轉給當地十位周姓人士,其出資修建。根據臺灣總督府所存留的「開墾地一筆限調書」的記載,坐落於大加蚋堡中庄仔庄224-1番地的土地,是乾隆初年,公業號周七股為開鑿霧裡薛圳而購置之地,或許可視為霧裡薛圳開基之地。該地即是今日(2020)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與吉林路交叉口處,已不復見霧裡薛圳遺跡,現址已成為道路。明治34年(1901)公共埤圳組合霧裡薛圳成立,明治40年(1907)與公共埤圳組合瑠公圳合併。大正4年(1915)3月,公共埤圳組合瑠公圳取得霧裡薛圳的埤圳業主權(包含圳路及定著物等)及其土地所有權。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霧裡薛圳開基之地
典藏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內容描述

霧裡薛圳,又稱內湖陂或周七股圳,取霧裡薛溪(今景美溪)溪水,灌溉臺北盆地西側土地,是臺北地區最早興修的水圳。霧裡薛圳於雍正2年(1724)由當地佃人開鑿修築,但修建途中因資金短缺,水圳業主權轉給當地十位周姓人士,其出資修建。根據臺灣總督府所存留的「開墾地一筆限調書」的記載,坐落於大加蚋堡中庄仔庄224-1番地的土地,是乾隆初年,公業號周七股為開鑿霧裡薛圳而購置之地,或許可視為霧裡薛圳開基之地。該地即是今日(2020)臺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一段與吉林路交叉口處,已不復見霧裡薛圳遺跡,現址已成為道路。明治34年(1901)公共埤圳組合霧裡薛圳成立,明治40年(1907)與公共埤圳組合瑠公圳合併。大正4年(1915)3月,公共埤圳組合瑠公圳取得霧裡薛圳的埤圳業主權(包含圳路及定著物等)及其土地所有權。

物件類別
照片
作者
作者: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計畫團隊
檔案列表